37歲的于朦朧身亡:揭開了娛樂圈最殘忍的真相...
1
那個曾經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驚艷眾人的“白真”,終究還是選擇了以最決絕的方式離開了。
2025年9月11日清晨,北京某小區(qū),37歲的于朦朧從六樓縱身躍下。
前一晚,他還和五六個朋友聚餐到凌晨兩點,誰也想不到幾小時后,這個敏感而憂郁的靈魂會選擇永遠告別這個世界。
警方排除了他殺,但沒有排除他內心的痛苦。
朋友們回憶,于朦朧性格內向敏感,曾自述失戀后會閉門痛哭,習慣將悲觀情緒歸咎于自己。
于朦朧的最后一條社交媒體動態(tài)發(fā)布于墜樓前十余天,照片中的他神情落寞,身形消瘦異常,與熒幕上的形象反差極大。
有網友當時就指出,他的狀態(tài)“極不健康”。
我們或許平時只看到所謂明星的成功和榮耀,卻忽略了他們的眼淚和心酸。
2
于朦朧的離去,讓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真相:原來不幸和失敗,才是人生的常態(tài)。
而娛樂圈就是這個真相的放大鏡。
每年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yè)的學生成千上萬,但能成為明星的屈指可數。
即便是那些曾經紅極一時的藝人,也可能因為一部戲的失敗、一個丑聞的曝光,就永遠失去翻身的機會。
這個世界從不缺少夢想,缺的是讓夢想存活的空間。
某位資深經紀人在匿名采訪中說:“這個行業(yè)里,90%的人收入達不到平均水平,很多人拍一部戲的報酬還不如白領一個月的工資。但他們還是要維持明星的形象,穿名牌、住好房子,因為這是行業(yè)門檻。”
這種光鮮與現實的割裂,摧垮了太多人。
然而,即使在最深的黑暗中,也有人能找到希望的微光。
歌手樸樹曾經因為抑郁癥淡出樂壇多年,他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學會了接受不成功的自己,這比追求成功更需要勇氣?!?/strong>
回歸后的他,雖然產量大不如前,但更加真實、自在。
演員張頌文在成名前經歷過漫長的低谷期,他一度窮到只能買晚上的打折菜。
但他沒有放棄,而是選擇“認真生活,積累經歷”。
最終,這些經歷成了他表演的養(yǎng)分,讓他在《狂飆》中的表演震撼了無數觀眾。
還有人選擇放下身段,擁抱變化。
曾經在《延禧攻略》中飾演“爾晴”的蘇青,如今轉型做起了短視頻博主。
她從零開始學習拍攝、剪輯,現在擁有超過130萬粉絲。
還有曾經紅極一時的演員鄭國霖,如今身著古裝扮演“李世民”在景區(qū)與游客互動。
面對“是否缺錢”的質疑,鄭國霖在直播中坦然回應:“只是普通小演員,要生活要養(yǎng)家”。
這些故事告訴我們:人生的出路不止一條,放棄一種輝煌,或許能開啟另一種人生。
3
《夜空中最亮的星》,是我很喜歡的一首歌。
歌詞中唱道:
每當我找不到存在的意義,
每當我迷失在黑夜里,
夜空中最亮的星,請照亮我前行。
可惜的是,當黑暗來襲時,于朦朧沒能找到那盞指引前行的燈。
但是,他的離去或許可以成為照亮他人前行的那顆星——提醒我們:光環(huán)會褪色,掌聲會停止,但生命的價值從不應該建立在別人的認可之上。
在這個鼓吹成功學的時代,或許最大的勇氣就是承認:我過得不好,但我仍在努力生活。
每一位在黑暗中掙扎的人,都值得被看見、被理解、被擁抱。
因為不是只有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那些在黑暗中依然不肯放棄的人,同樣值得尊敬。
希望每個人都能在光芒褪去后,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平靜與堅韌。
感謝你看到最后,點個“贊”+“推薦”,并“分享”給更多人。
關注和轉發(fā)
就是最好的支持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