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集《偽裝者》海報。
英雄:秘密資助抗戰(zhàn)的紅色企業(yè)家
出處:劇集《偽裝者》
首播:2015年8月31日
經(jīng)典臺詞:我請求參加戰(zhàn)斗。
2015年播出的《偽裝者》作為現(xiàn)象級諜戰(zhàn)劇,其成功在于將家族倫理與諜戰(zhàn)敘事完美結(jié)合,讓諜戰(zhàn)劇第一次有了“客廳里的硝煙”感。明家四姐弟的人物關系網(wǎng)既是情感核心又是諜戰(zhàn)邏輯的載體,令“偽裝”具有了多重含義:在抗戰(zhàn)期間的大上海,劇中的“偽裝”不僅是身份上的(軍統(tǒng)、中共、汪偽76號),更是情感上的偽裝。劉敏濤在劇中飾演的明氏家族大姐明鏡,表面是商界女強人,實則是長期資助中共地下黨的紅色企業(yè)家,而作為長姐如母的大家長,她將家國大義深藏于嚴厲之下的深情,令這種情感張力遠比槍戰(zhàn)更抓人心。
拿到《偽裝者》劇本后,劉敏濤對明鏡這個角色給出了清晰的定位,“明鏡是一位大家長,是一個家庭的核心,是一位‘軸心女性’。其實,女性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小家庭中,她永遠都是一種軸心、主心骨的存在。明鏡身上有很多傳統(tǒng)的東西,用自己對信仰的堅持,在抗戰(zhàn)年代為革命工作付出所有?!庇^眾評價明鏡是“用最溫柔的語氣,說最狠的話,做最剛的事”。劉敏濤的生動演繹讓明鏡這個角色已經(jīng)超越了作品本身,成為一個有溫度、有深度、令人尊敬且久久回味的經(jīng)典熒幕形象。在風雨飄搖的亂世中,她以一己之力撐起明家,為在外執(zhí)行危險任務的弟弟們提供一個看似平靜的避風港。這個“家”,既是他們真實的情感歸宿,也是他們地下工作最完美的掩護。在《偽裝者》的男性群像中,明鏡大姐的光芒,不僅毫不遜色,反而因其獨特的情感厚度,成為了照亮整個故事的一盞溫暖而堅定的明燈。
作為一直都在為抗日前線做貢獻的企業(yè)家。明鏡不能輕易暴露身份,但她卻不止一次向中共地下黨上海負責人之一黎叔表示“我請求參加戰(zhàn)斗”,而黎叔鄭重告訴她,“你一直在戰(zhàn)斗,從未停止過”,并表示她購買的醫(yī)用設備已經(jīng)抵達抗日前線。她詢問“還有什么具體任務交給我嗎?”黎叔稱組織上需要她繼續(xù)留在現(xiàn)在的位置上,保持身份。
劉敏濤在《偽裝者》中飾演明氏家族大姐明鏡。
后來,當明鏡最疼愛的弟弟明臺身份暴露,被76號特務層層圍困,命懸一線,大哥明樓的計劃也因局面失控而面臨失敗風險。在得知弟弟們都是堅定的抗日者,是地下黨同志,明鏡心中積壓多年的誤解、委屈、心痛全部化為烏有,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自豪、心疼和釋然。她意識到,明家全家都在為同一個信仰而戰(zhàn)斗,甚至犧牲。聽完黎叔對危急局面的分析后,明鏡的眼神從悲傷和擔憂變得無比堅定。她不再是那個只會在家里擔驚受怕的姐姐,她決心要成為一名真正的戰(zhàn)士,與家人并肩作戰(zhàn)。她看著黎叔,用平靜但充滿力量的語氣說:“既然我的家人都在戰(zhàn)斗,那么我請求,也參加戰(zhàn)斗?!?/p>
幾次“請戰(zhàn)”已經(jīng)不是臺詞,而是信仰在客廳里的落地聲,明鏡沒有槍也沒有軍裝,只有一顆赤誠的心和手中簽支票的筆,卻把“客廳”瞬間變成了“前線”。
《偽裝者》之外,劉敏濤笑說自己也收獲了“家人”一樣的戰(zhàn)友,她與三位“弟弟”靳東、胡歌和王凱等演員,戲里戲外都組成了一個“明家”,“當時在橫店拍攝,天氣確實很冷,我們每天都在一塊,去找兩三個小電爐,誰要是收工特別晚就給對方燉個熱湯熱面。現(xiàn)場三個弟弟都非常照顧我,尤其是靳東就和劇中老大一樣,特別細膩。胡歌也是,我記得有些時候我和導演針對戲份進行討論,他都會在,經(jīng)常給我們進行調(diào)節(jié),將不同的意見化解掉,也經(jīng)常與我們交流。王凱也特別關心我,戲里戲外都‘大姐’‘大姐’地喊我,三位弟弟那份溫暖人心、善解人意,至今想起來我都覺得非常溫暖?!?/p>
《偽裝者》不僅僅是一部諜戰(zhàn)劇,更是一部關于成長、犧牲與守護的家族寓言。
《偽裝者》結(jié)局部分,明鏡被日寇藤田芳政綁架并用作威脅明家兄弟的籌碼,在雙方對峙的關鍵時刻,她挺身而出為明樓擋下了致命的子彈。她的死不僅推動了明家兄弟的成長和成熟,也讓他們更加堅定了為國家和民族解放事業(yè)奮斗的信念?!爱敃r在火車站拍攝的時候,我們心情都很緊張沉重,加上零下幾十攝氏度的地板完全冰涼,當時他們看到大姐總躺在地上就覺得太冷了,有誰過來就幫著把我扶起來,戲里戲外我們就是一家人,劇中明鏡的犧牲讓人淚目,也正是我們對角色、對革命先輩的這些敬畏,支撐著我們將角色演繹好?!?/p>
【對話】
抗戰(zhàn)先輩們沒有任何雜念,就想著為國家付出一切
新京報:當初接到《偽裝者》劇本時,明鏡這個角色最打動你的是什么?
劉敏濤:劇本里的親情是最打動我的,明鏡就是一位大姐,領著三個弟弟在抗日時代滿心赤誠地追求信仰,為抗戰(zhàn)勝利去拼命、去付出。當時和導演、編劇聊這個戲的時候,大家都很清楚。他們一家四口的情感線是《偽裝者》的核心,如果沒有家,就很難有這些愛國的仁人志士在戰(zhàn)亂年代拼命打擊侵略者。家給他們提供了穩(wěn)定的支撐,也是最好的避風港,這一點成了全劇一個突出特點,在明鏡、明樓、明臺和明誠這些角色人物關系上都有體現(xiàn)。
新京報:最吸引你的“戰(zhàn)場”又在哪里?是商會客廳,還是家族賬本?
劉敏濤:一定是在客廳,客廳已經(jīng)涵蓋了整個戰(zhàn)場,也涵蓋了家庭賬本,這里面有我們的嬉笑怒罵、有我們的衣食住行,包括全家人同仇敵愾,識破家里的日本間諜桂姨等,所有對話和故事都發(fā)生在客廳里。我們這個小家盡其所能,全部貢獻給我們在劇中那個當下看不到的戰(zhàn)場。小賬本、金錢是身外之物,在那個時刻,哪怕是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連生命都是身外之物。
新京報:明鏡的身份非常特殊,她既是上海灘成功的女企業(yè)家,又是深藏不露的革命支持者,還是明家說一不二的“大姐”。在你看來,這三種身份是如何在她身上統(tǒng)一和平衡的?
劉敏濤:編劇寫得好,她已經(jīng)替我們演員、替角色都平衡了幾層身份關系。我們在演繹過程中、在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以及在李雪導演的嚴格把控下,作為演員幾乎不用再做額外的設計或功課了。好的劇本就有這種能力,他會給演員導演和整個劇組省下很多事情。我聽說當時李雪導演和工作團隊用了將近三個多月時間,一字一句打磨劇本,因為前期劇作基礎太好,所以我們演繹這些角色特別順暢,不需要我們刻意去做平衡。
新京報:明鏡的很多戲份是在商業(yè)和社交場合與敵人周旋,比如在男人扎堆的軍統(tǒng)、76號以及商會里,她必須用“女性身份”做掩護,在詮釋角色上,你如何讓這種“被輕視”成為她的武器?
劉敏濤:其實讓“被輕視”成為武器,這是劇播出后觀眾的一種解讀,我們當時沒有想到要表達出來這層意思,我們特別感謝這些專業(yè)的觀眾看到了這些深層次的含義?,F(xiàn)在回過頭來講,第一還是因為劇作很優(yōu)質(zhì),第二就是這種“被輕視”、示弱或是以卵擊石,本身女性形象上就會有柔弱、溫柔的特質(zhì),這也是明鏡身上的一種偽裝條件。其實我認為在明鏡身上的這個特點不分男女,古往今來歷史上也有很多這樣的人物和故事,不管是男性或是女性,尤其是抗日英雄身上都有著很多智慧,他們會利用自己的特點以假亂真、以弱擊強,甚至反敗為勝。
對于明臺(胡歌飾)來說,明鏡是一位慈愛與嚴厲兼有的大姐。
新京報:明鏡對弟弟們管教極嚴,但觀眾都能感受到深沉的母愛,你是如何理解和演繹這種“嚴厲的愛”的?在表演中如何把握這種分寸感?
劉敏濤:這份愛基本可以影射到現(xiàn)在的家庭,可以聯(lián)系起當今的家庭關系。對弟弟們管教嚴,出發(fā)點也是因為愛,比如明鏡在祠堂鞭打明樓,那一鞭子下去,難道當姐姐的心里不疼?事實上,她比誰都疼,甚至比弟弟還要疼。但沒規(guī)矩不成方圓,在一個家庭里,女性就要擔當起為母則剛的責任,將這個家管理好。家教嚴厲,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言傳身教傳承下來的優(yōu)質(zhì)特點,一個家一定要有正氣、正義,這是明鏡作為大家長的責任和義務,也只有這樣,她的弟弟們才能真正成為堂堂正正、有責任、有擔當?shù)闹袊恕?/p>
新京報:明鏡從未扣動扳機,卻用金條和船票救下整個地下小組。你認為,這種“金錢+通道”的救援,與持槍沖鋒相比,哪一種更考驗心理素質(zhì)?
劉敏濤:這兩種都是要冒生命危險,都是一樣的,沒有什么更考驗心理素質(zhì)之說,那個年代的人什么都不會多想,他們就是專注地將心中的愛奉獻給國家、奉獻給黨??箲?zhàn)先輩們無所畏懼,將生死置之度外,就是要抗日救國,要把這件事情干成功,根本就不會去想危不危險、我還能不能活著,他們沒有任何雜念,就想著為國家付出一切。
新京報:觀眾普遍稱贊你用眼神完美傳達了明鏡的威嚴、慈愛、不屑與心痛,你是否有特意為眼神戲做過設計?
劉敏濤:我演戲沒有什么特意設計,真是碰上了好的導演,好的團隊,好的對手演員,明鏡是整個團隊所成就的角色。有這些后盾,當我表演的時候我自然就是這個角色,我在靠近她,她也在靠近我,互相靠近的同時她就會長在你身上,是揮之不去的。所以當沉浸在明鏡的世界,很多表演都是下意識即興的反應,不會刻意設計什么眼神。當你找到了角色,她的眼神自然而然就出現(xiàn)了,這可能就是觀眾認為眼神戲很有感覺的原因。
新京報:現(xiàn)在也有很多年輕演員出演抗戰(zhàn)題材影視作品,你對這些后輩有什么寄語?
劉敏濤:像我剛剛提到的,那個年代,先輩們?yōu)榱丝箲?zhàn)救國,沒有任何雜念,專注地為國家付出一切。希望我們現(xiàn)在也是,作為演員不需要有太多欲望和雜念,盡量做好眼下的工作,將那個年代先輩們專注的精神傳承下來,活在當下,懂得感恩,把社會責任感和家庭責任感放在第一位,努力做好演藝事業(yè)。
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柳寶慶
最新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