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博溫崢嶸”正在泛濫,誰在透支消費者的網購信任

時間:2025-11-03 10:04:07閱讀:0
第1張圖片
1/3
“賽博溫崢嶸”正在泛濫,誰在透支消費者的網購信任第1張圖片
第2張圖片
2/3
“賽博溫崢嶸”正在泛濫,誰在透支消費者的網購信任第2張圖片
第3張圖片
3/3
“賽博溫崢嶸”正在泛濫,誰在透支消費者的網購信任第3張圖片

11月2日,有網友發(fā)現(xiàn)演員溫崢嶸同時“現(xiàn)身”在三個不同直播間,且還穿著不一樣的服裝,推廣不一樣的產品,這一情況很快引發(fā)熱議。溫崢嶸又沒有影分身之術,今年四月她就發(fā)視頻澄清過自己僅在抖音官方認證賬號進行直播,沒有授權其他平臺,那么事實顯而易見了,這三個不同的直播間或者是使用了錄屏摳圖,或者是用AI換臉偽造技術,合成了虛假直播內容,偏巧開播的時間差不多,正好被網友刷到。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調查:欺騙性很高的“賽博溫崢嶸”正在泛濫

記者注意到,有類似操作的恐怕不是只有這三個直播間,互聯(lián)網上儼然出現(xiàn)了一支“賽博溫崢嶸”大軍。記者在搜索溫崢嶸相關內容時候,短短十來分鐘時間內刷到了四個溫崢嶸推薦的不同品牌產品的視頻,但令人大為迷惑的是,明明是不一樣的品牌產品,但話術卻是同一套。視頻里的“溫崢嶸”非常有誠意的表示:“它就是好用啊,我很愛我很愛?!苯又嬅媲械疆a品,“溫崢嶸”的聲音繼續(xù)講解這個產品的亮點,多個不同品牌的產品廣告都是類似的敘事邏輯,溫崢嶸說:“它就是好用”的畫面也是一樣的,這顯然是溫崢嶸此前某場直播的切片,然而在這一畫面之后講解的產品不同,但聲音卻又是一樣的,給人一種這是溫崢嶸在講解推薦產品的感覺,有網友疑惑提問:“溫崢嶸帶貨就一套話術的嗎?太敷衍人了吧。”另一個網友回復:“我覺得是AI的吧,口型都對不上,好多都是她直播間聊天的切片?!?/p>

多個這類廣告并沒有任何AI生成標注,很難分辨出這是盜播直播切片還是AI合成了溫崢嶸的聲音又或是使用了類似的人類聲音達到偷梁換柱的效果,但也有部分商家在視頻右下角打上了AI生成的水印,某商家的面膜推廣視頻同樣有“它就是好用啊,我很愛我很愛?!钡闹辈デ衅嬅?,隨后切入產品亮點介紹,但其中有一段“溫崢嶸展示產品效果”的畫面右下角可以看到“剪映AI”的水印,但因為被右邊交互欄遮擋,不仔細觀察很難注意到。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還有的商家的廣告在AI合成上更加離譜,劉濤、張柏芝、舒淇、戚薇等一眾知名女明星為溫崢嶸宣傳的某品牌面膜站臺,視頻里的戚薇說:“對不起溫崢嶸我給你道歉”,劉濤說:“我很感謝溫崢嶸給我推薦了xx面膜,我能有這樣一個福氣?!彪m然聲音聽起來非常像本人,但是口型的確很明顯對不上,這個廣告視頻內容已經被不少人打假,有戚薇的粉絲指出戚薇視頻片段是她出席某品牌婚紗活動的現(xiàn)場內容,和面膜毫無關系。

有粉絲“一天舉報18個”

濫用AI打虛假廣告正在透支消費者的信任

今年4月1日,溫崢嶸發(fā)視頻打假,明確的表示自己只有一個賬號直播,她和團隊也注意到了有很多賬號冒充她開直播、打廣告,她也支持粉絲看到了盜播的直播間進行舉報。有一名溫崢嶸的粉絲在五月時表示,自己在一天之內一連舉報了18個偽造溫崢嶸的直播間,“根本舉報不過來啊,舉報一個又新增一個?!贝蟀肽陼r間過去了,仍舊有商家盜用溫崢嶸過往的直播素材,用錄播摳圖或者AI換臉等方式合成虛假直播內容。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不管是盜播還是用AI合成,對溫崢嶸本人來說,這是對她肖像權、聲音權的侵犯毋庸置疑,這一行為還可能誤導公眾對其商業(yè)合作范圍的認知,損害專業(yè)形象,但AI技術可快速批量生成侵權內容,一些商家還通過相當隱蔽的手段逃脫監(jiān)管,藝人要取證、維權需投入大量資源,成本高昂,困難重重。

對消費者來說,商家通過AI合成技術將溫崢嶸的過往錄播片段摳圖嵌入不同直播間,模擬實時互動,消費者誤以為在與真人主播交流,甚至基于對明星的喜愛和信任下單支持。更嚴重的是,非官方直播間銷售的商品可能存在假貨風險,買到假冒偽劣產品時有發(fā)生。另一方面,由于AI直播間未明確標識技術合成屬性,消費者難以追溯責任主體。即使發(fā)現(xiàn)受騙,也需面對商家推諉、平臺追責困難等問題,維權效率低下。

從長期來看,在帶貨直播間和廣告短視頻中濫用AI深度偽造技術,是對營商環(huán)境的破壞,AI仿冒行為可能導致消費者對"明星直播"產生普遍懷疑,削弱對正規(guī)品牌的信任,消費者可能形成“狼來了”效應,即便是正規(guī)做廣告做直播的商家,也要被懷疑是不是假的,以犧牲"真實"為代價的品牌推廣,本質是透支社會信任。當消費者對宣傳真實性失去信心,整個電商生態(tài)將陷入信任危機,抑制數(shù)字消費潛力,若對直播、廣告營銷領域的AI合成技術不加以約束,最終將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huán)。

今年9月1日起,由國家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等制定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開始施行,要求所有AI生成的文字、圖片、視頻等內容,都要“亮明身份”,即添加標識以明確其來源和真實性。在新規(guī)推進的過程中,鉆漏子的商家肯定還存在,各種五花八門試圖繞開監(jiān)管的“技巧”一定也還會有,但也相信在監(jiān)管部門、平臺等多方面的合力下,“溫崢嶸”的影分身們能越來越少,讓直播電商回歸到誠信做生意的本分上來。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

評論

  • 評論加載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