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9-25 10:04:22播放:0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北京時間9月24日凌晨,2025布克獎短名單正式公布,共有來自四個國家的六部作品最終入圍。

入圍短名單的書目分別為蘇珊·崔《手電筒》、基蘭·德賽《索尼婭和桑尼的孤獨》、凱蒂·北村《試鏡》、本·馬科維茨《我們的余生》、安德魯·米勒《冬日大地》和大衛(wèi)·扎萊《肉體》。

2025年布克獎評委會主席羅迪·道爾(Roddy Doyle)評價:"這六部入圍作品有兩大共同點。首先,作者們完全掌控著各自獨特的英語表達、節(jié)奏和專長;他們各自創(chuàng)作出了一部他人無法寫就的小說。其次,所有這些作品都以六種不同且非常新穎的方式,通過審視個體試圖與他人——去愛、去尋求關注、去應對、去理解、去保持距離、去容忍、去逃離——共處的過程,找到了自己的故事。換句話說,它們都寫得非常出色,并且都極富人文關懷。"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這六位入圍布克獎短名單的作者中出現(xiàn)了一位讀者熟悉的名字,印度作家基蘭·德賽,她曾憑借小說《繼承失落的人》獲得了2006年的布克獎。值得一提的是,2025國際布克獎的得主是印度作家巴努·穆什塔克,若德賽獲獎,今年的布克獎將由印度作家包攬?;m·德賽是一名慢產作家,創(chuàng)作非常慢,出版作品很少,但作品質量很高,1998年出版首部作品《番石榴園的喧鬧》,七年后創(chuàng)作了《繼承失落的人》并獲2006年布克獎,此次入圍的作品《索尼婭和桑尼的孤獨》是她在《繼承失落的人》之后的最新一部作品,耗時近20年完成。小說講述了一對年輕的印度男女,他們的道路在數(shù)年間交錯又分離,最終墜入愛河的故事,以宏大的筆觸,講述了兩個年輕人在諸多塑造他們人生的力量中艱難前行的故事:國家、階級、種族、歷史,以及連接一代又一代人的復雜紐帶。這部作品靈感來源于基蘭對父母、祖父母生活時代愛情觀的思考。目前,基蘭的兩部作品均由新經(jīng)典文化引進出版。

蘇珊·崔是韓裔美國作家,小說《手電筒》最初是發(fā)表在《紐約客》上的短篇小說,講述一個由韓國父母在日本撫養(yǎng)長大的男子前往美國尋求更好的生活以及在他神秘失蹤后,其妻子和女兒所承受的痛苦。這本書也入圍了不久前公布的美國國家圖書獎虛構類長名單。

凱蒂·北村《試鏡》為日裔美國作家,小說講述一位成功的紐約女演員的生活因一個年輕男子的出現(xiàn)而一分為二。凱蒂·北村在談及這部作品的靈感來源時表示:“《試鏡》的起點是一種渴望,想要書寫孩子必然經(jīng)歷漫長的成長過程,最終成為父母眼中的陌生人。閱讀這本書需要你在頭腦中同時持有兩個不同版本的事件。它是非此即彼,也是亦此亦彼?!?/p>

本·馬科維茨《我們的余生》講述了55歲的法學教授湯姆在送女兒去上大學后,沒有回到紐約妻子的身邊,而是驅車向西行駛,開始了一段橫跨美國的自我探索之旅。

安德魯·米勒《冬日大地》講述了1962-1963年大寒潮期間英國西郡兩對年輕夫婦的生活故事。小說探討了婚姻和其它人際關系中的各種張力,人物如腳下的土地般冰冷,個體與國家都將發(fā)生巨大的變化。

匈牙利裔英國作家大衛(wèi)·扎萊《肉體》講述了主人公伊什特萬從青少年到中年、從匈牙利到倫敦的人生歷程。

布克獎是當代英語小說界最具影響力的文學獎項之一,本年度布克獎的最終結果將于11月10日揭曉,獲獎者將得到5萬英鎊的獎金。去年獎項得主是英國作家薩曼莎·哈維的小說《軌道》。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

校對 胡妍璐

評論

  • 評論加載中...
?
?